哮喘该如何治疗,使用颈椎治疗仪可行吗
遗传因素是哮喘的一个重要病因。环境因素在哮喘发病中也起到重要的促为作用,相关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吸入性抗原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房等各种非特异性吸入物如二氧化硫、油漆、氨气等。感染因素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等。食物性抗原有鱼、虾、蟹等。
在中医理论中,哮喘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其不能正常运行时就会影响到气,气逆于上就会喘急; 而脾为化之源,如果脾虚,就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哮喘。
从脊椎病因来看,哮喘与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都有联系。当颈椎、胸椎受到外伤、退化性改变、小关节错位时,颈部、胸部的交感神经可能会受到压迫,进而使其分布于肺部、支气管的神经受到抑制,造成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分泌物增加,并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最终导致哮喘。
那么我们知道了哮喘与颈椎病有关系,我们该如何治疗及防治?
1、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和“缓解发作药”reliever。控制发作药具有抗炎作用,也称“抗炎药”,规律应用后可以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哮喘发展,稳定肺功能。缓解发作药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此,也称“支气管舒张药”,通常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
2、中医针灸治疗
(1)实证
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主穴:肺俞、中府、定喘、列缺、尺泽
配穴:风寒外袭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配丰隆、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手太阴经络穴列缺可宣通肺气,祛邪外出,合穴尺泽肃肺化痰,降逆平喘;肺俞、中府乃肺之俞、募穴,调理肺脏、宣肺祛痰、止哮平喘,虚实之证皆可用之;定喘为止哮平喘的经验效穴。
操作:毫针泻法。风寒者可加灸;痰热阻肺者定喘穴用刺络拔罐法。
(2)虚证
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太渊、太溪、足三里、定喘、肺俞、膏育、肾俞
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膻中;肾气虚配阴谷、关元。
方义:肺俞、膏育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俞以纳肾气;肺之原穴太渊配肾之原穴太溪,可充肺肾真元之气;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操作: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按罐,
(3)、穴位贴敷法。肺俞、膏育、肾俞、膻中、定喘。用炒白芥子20g,甘遂l5g ,细辛15g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上,用胶布固定。约贴30~ 90 分钟后取掉,以局部红晕微痛为度。若起疱,消毒后挑破,保持局部干燥,防止感染。一般常在E伏天贴敷,即所谓冬病夏治。
(4)、穴位埋线法。體中、定喘、肺俞、脾俞、足三里、丰隆。每次选1~3穴,每2-4周一次
(5)、穴位割治法。膻中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穴位1cm,割去皮下脂肪,外用无菌敷料覆盖即可。每10~ 15天1次,一般1~2次。
(6)、刺络拔罐法定喘、肺俞、大椎。适用于风热犯肺及痰热壅肺等热证。
(7)、皮肤针法。取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循行部、第1~ 2 胸椎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循经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渗血为度。
(8)、耳针法。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发作期每日1~ 2次; 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
颈养颈椎治疗仪利用传统针灸学,经络学,采用现代电针灸疗法,结合微电脑技术研制而成。传统针灸和现代电针技术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得电子针灸技术弥补了传统针灸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耗时久,出血晕针等弊端。传统针灸原理保障了颈养颈椎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的时效性。颈养颈椎治疗仪率先采用治椎先解压的治疗理念,通过“化骨活锥、骨肉同治通经络、畅血管、养椎体”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并且拥有针灸、捶打、推拿、揉捏等十五种功能,过3A 级医院一年临床测试对于明显有显著效果,属于国家(准)号二级医疗器械!让你不必花大价钱。反复颈肩痛,用颈养,随治随养!